东盟历史性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

据中国海关总署3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,今年前2个月,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5941.1亿元。东盟超过欧盟,历史性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。

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,今年1-2月份,中国前三大贸易伙伴是东盟、欧盟、美国,中国对东盟、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进出口逆势增长,对欧盟、美国和日本进出口下降。


前2个月:

• 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5941.1亿元增长2%,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4.4%。

其中,中国对东盟出口3090.8亿元,下降3.6%;自东盟进口2850.3亿元,增长9%。

 

• 中国与欧盟(不含英国)贸易总值为5574.2亿元,下降14.2%,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3.5%。

 

•中国与美国贸易总值为4225亿元,下降19.6%,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0.2%。

 

• 日本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,中日贸易总值为2749.5亿元,下降15.3%,占中国外贸总值的6.7%。

 

下降主要受新冠肺炎疫情和春节假期延长等因素影响

海关总署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,外贸进出口下降,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和春节假期延长等因素影响。这段时间,企业积极与外方谈判适当延长订单交付期、加班加点完成订单任务。疫情对进出口的影响是暂时和阶段性的,外贸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。

海关公布数据显示,今年前2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4.12万亿元,下降9.6%。其中,出口2.04万亿元,下降15.9%;进口2.08万亿元,下降2.4%。

前2个月外贸进出口三大积极因素

一、对东盟和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进出口仍保持增长

海关统计显示,前2个月,对欧盟、美国和日本等传统贸易伙伴进出口下降。对东盟进出口5941.1亿元,增长2%,东盟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。

同期,我国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1.3万亿元,同比增长1.8%,高出我国外贸增速11.4个百分点,占31.7%,比重首超3成。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深化拓展了我国外贸发展的空间,对稳定我国外贸基本盘起到重要支撑作用。

二、民营企业在外贸进出口中相对更具活力

海关统计显示,前2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1.7万亿元(同比下降6.6%),占进出口总值的41.9%,同比提升1.3个百分点。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提升,反映了国内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,是我国外贸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的重要表现。

三、大宗商品和重点民生消费品进口较快增长

海关统计显示,前2个月,铁矿砂、原油、煤和天然气等大宗商品进口量分别增加1.5%、5.2%、33.1%和2.8%。同期农产品进口值增长6.8%,其中大豆进口量增加14.2%,猪肉进口量增加1.6倍,有力保障了春节前后市场供应和重点民生商品价格的稳定。此外,全国海关全力做好防疫物资快速通关工作,实现防疫物资通关特办、速办、即办,1月24日-2月29日,全国海关共验放疫情防控物资24.6亿件,价值82.1亿元。其中防护用品共24亿件,主要包括口罩20.2亿只,防护服2538万件。

在中国与东盟贸易额中,越南位居首位!

今年1-2月,在中国与东盟十个国家贸易中,就贸易额来看,越南位居首位!中国与越南贸易同比增长8.9%,中国与马来西亚贸易同比增长4.8%。

中国与东盟国家比邻而居,经济互补性强,合作空间广、潜力大。双方自1991年建立对话伙伴关系尤其是2003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,合作内容不断丰富,合作水平逐年提升,合作程度日益紧密,融合发展相得益彰。

外贸企业复工复产步伐加快,市场信心稳步恢复!

近20年来,中国—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实施及其升级,东盟经济一体化建设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实施,双方在互联互通、产业、金融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合作,均推动了双方贸易往来。

尽管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内对外贸进出口造成一定冲击,但市场普遍认为,我国外贸发展韧性强,企业的适应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也很强。据海关数据监测,2月份外贸进出口值是逐旬提升、企业申报报关单量是逐旬递增的。另对2552家外贸样本企业调查情况,80.6%的企业已经复工。

中国—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表示:双方贸易增长,与相互间生产、生活需求有着直接关系,与双方企业的相互投资增长、跨国公司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产业分工有着密切关系。这是双方贸易增长的内在决定性。相信疫情后中国—东盟贸易将获得新的大的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