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越南参加跨境电商展会,不少卖家都有这样的困惑:展位布置得再精致,没人驻足也是白搭;主动上前攀谈,聊了半天发现对方不是精准买家。其实关键在于没摸透越南展会的“专业观众画像”——谁是真正有采购需求、能拍板合作的人?今天拆解6大核心专业观众群体,讲清他们的需求痛点和对接技巧,让你参展时精准锁定目标,谈单效率翻倍!
这是展会中最核心的专业观众群体,以越南本土年销售额超千万美元的跨境大卖为主,比如深耕Shopee、Lazada的本土头部卖家,以及独立站运营的标杆企业。他们的典型特征是“采购量大、复购稳定”,通常带着明确的品类需求参会,比如3C配件、家居用品、服装等爆款品类。
对接这类观众要抓准痛点:他们急需“高性价比+稳定供应链”,尤其看重产品的价格优势和库存周转能力。交流时别只讲产品参数,要重点介绍工厂产能、起订量、交货周期,最好现场展示样品检测报告。比如在IEAE越南展上,不少大卖会直接带着采购清单询价,符合要求的供应商当天就能进入样品测试环节。
越南线下零售体系发达,这类观众包括本土连锁商超采购负责人(如Co.opmart、Big C)、百货商场买手、区域经销商等,是“线上+线下”布局卖家的重点对接对象。他们参会需求更偏向“本土化适配”,比如产品包装是否符合越南环保标准、是否有越南语说明书、能否支持小批量多频次补货。
这类观众在“越南国际消费品博览会”等综合展会上最集中,对接时要突出“线下适配性”:提前准备越南语产品资料,展示适配线下货架的包装设计;针对商超采购,重点介绍产品的陈列优势和终端定价策略。值得注意的是,他们决策周期较长,但合作一旦达成,会形成长期稳定的订单。
Shopee、Lazada、TikTok Shop等主流跨境平台的官方团队,是展会中“隐形的高价值观众”。他们通常以“招商方”身份参展,设点接收卖家入驻申请,同时也会主动调研优质供应商,为平台推荐潜力新品。
在IBTE越南展、越南电商与数字经济博览会上,平台团队会举办招商宣讲会,这是对接的最佳时机。交流时要清晰说明自身优势:比如是否有跨境运营经验、产品在其他东南亚市场的销售数据、能否配合平台大促备货。表现突出的供应商,有机会获得平台流量扶持、活动坑位等资源。
这类观众包括海外仓企业(如谷仓、万邑通越南仓)、物流商(极兔、云途)、支付机构(PayPal越南代理)、合规服务商等,看似不直接采购产品,但能为卖家解决运营痛点,是长期合作的重要伙伴。
在“越南跨境电商供应链博览会”上,服务商聚集度最高。对接时要主动提出自身需求,比如询问海外仓的仓储成本、退换货效率,了解物流时效与保费方案。不少服务商在展会期间会推出参展专属优惠,比如海外仓首月免租,能大幅降低运营成本。
越南本土有不少专注于代理海外品牌的企业,他们参会目的是寻找有品牌潜力的产品,通过代理授权模式在越南市场推广销售。这类观众更看重产品的品牌调性、专利资质和差异化优势,比如美妆类会关注是否有独特配方,家居类会看重设计版权。
对接时要展示品牌实力:准备品牌故事资料、专利证书,介绍产品在其他国家的品牌运营案例。若能提供灵活的代理政策,比如区域独家授权、销售返点等,更容易达成合作。
这类观众以刚起步的跨境创业者、小型网店店主为主,采购量不大,但需求灵活,适合支持小批量订货的供应商。他们参会时更关注“低门槛合作”,比如起订量、样品费用、发货时效等。
对接时要降低合作门槛,比如提供小额批发方案、支持样品免费寄送(运费到付),同时提供运营指导,比如产品上架建议、关键词推荐等,建立长期信任后,随着其业务增长,订单量会逐步提升。
参展越南展会,找对人比啥都重要!针对大卖讲供应链、对线下采购讲本土化、对平台讲运营实力,按群体精准发力,才能高效转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