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东南亚电商战场(主要是Shopee、Lazada、tiktok等平台),你的店铺身份主要分为三种:跨境店、本土店、以及3PF店,理解它们的本质区别,是一切的开始。
你可以把跨境店理解为,你作为一名中国卖家,通过官方跨境渠道,在平台“外交官”的庇护下,将商品销售到另一个国家。
开店要求:主体资格:核心是需要一家中国境内的营业执照(个体工商户或有限公司均可)。这是你的“身份证”,是平台与你建立官方合作关系的基石。
法人身份:提供法人的身份证信息。
联系方式:实名认证的手机号及邮箱。
电商经验:部分平台可能会要求你有其他第三方主流平台的店铺和评分要求,但这通常非硬性指标,目前连tiktok都在放宽这个指标要求
收款账户:你需要绑定平台认可的第三方收款账户(如Payoneer、PingPong、LianLian等),用于将境外销售收入结算至你的国内银行账户。
保证金:目前跨境店全部都要收取保证金,大概在700-3000元之间
产品限制:受限于“海关”,你无法销售所有商品,必须遵守中国出口及目标国进口的法律法规。每个站点都有一个禁售限售清单,例如,液体、粉末、带电产品、食品等,在跨境店模式下通常受到严格限制或完全禁止。你需要像外交官一样,严格遵守两国“法律”。
投入大小:相对较低。主要是公司注册(如有)、保证金、收款工具手续费及首批备货/样品成本等
运营复杂度:平台提供了完整的物流解决方案(如Shopee的SLS、Lazada的LGS),你出单后,只需将货物发往平台在国内的集货仓,后续的跨国物流、清关、尾程配送均由平台解决。这极大地降低了新手的物流门槛。
风险:可控性强,在官方规则内运营,资金安全有保障,不易因资质问题导致店铺突然死亡。
简单来说,跨境店是平台为国际卖家铺设的“标准跑道”,你沿着跑,虽然有些规矩,但不会轻易掉进坑里。
本土店,则意味着你“伪装”成了当地国家的商家,店铺主体是一家当地公司或持有当地身份证的个人。
开店要求:这是最大的门槛。你需要提供目标国家的营业执照和/或当地人的身份证/护照。对于绝大多数新手而言,这第一条就难以逾越。通常只能通过“购买”或“挂靠”来实现,这本身就埋下了巨大的隐患。
当地联系方式:必须提供当地地址和手机号,用于验证和联络。
当地银行账户:销售收入是结算到当地的法人的银行账户。如何将资金安全合规地转回国内,是一个复杂且充满风险的环节。这个环节也并不容易
保证金:目前所有的本土店都是不需要保证金的,这相比跨境店而言是好处的地方
产品限制:限制极少,空间巨大。这是本土店最诱人的地方。由于在“法律上”你就是本地商家,因此可以销售跨境店无法触碰的类目,如带电产品,部分液体类、大件重货等
投入大小:资金门槛非常高。不仅是“买店”的成本(几千到数万不等),更关键的是物流和货物成本,你都需要备货到海外仓库,除非你能找到给你做一件代发的仓库,但很大程度上,价格又没有优势,利润空间也被压缩
运营复杂度:不高,且流量不错,现在平台也更倾向本土运营,但是你需要解决头程物流(把货从中国发到当地)、海外仓储等问题,或者你需要找到非常靠谱的第三方综合服务商,但这又增加了成本和不确定性。
风险:看情况而定,如果你是花几百块随便买的本土店,店铺本身可能因资质问题随时被平台批量清洗,其实这就是我一开头提到的问题了,当然如果你的资质是很靠谱的,其实也没太大风险,当然,海外仓跑路的风险也不是没有,但不是太大,当然你在找海外仓服务的时候,那就得是仔细筛选过的了
所以说,本土店是给那些拥有本地化资源、雄厚资金和成熟运营经验的“特种部队”准备的。新手盲目闯入,风险系数大,当然也不一定有那么多钱入场
3PF本质上是跨境店的一个高级版本。你的主体依然是中国公司,只是你的货可以从本土出,可以是你自己合作的第三方仓库,也可以是平台官方自己的本土仓
至于想转3PF店,其实门槛也不高,一般去填写申请表就可以,但是这个不是你的第一目标,这只能算是进阶,如果你是新手小白,还是先考虑做好跨境店吧

示例:这是shopee转3PF需要提交的资料和要求。
理清这三种店铺模式,那我们再回头看开篇那个问题:“买的本土店,还需要营业执照吗?”
答案是:需要,而且需要的是你难以搞定的“当地”营业执照。 你购买的只是一个“身份”,而这个身份是否真实、稳定、安全,完全不受你控制。
给所有小白的最终建议,基于你最现实的预算:
预算有限(1万人民币以内)或纯新手:
坚定不移地选择“跨境店”。这是唯一的正途!
不要被本土店的“利润”迷惑。你的核心任务是:
快速完成0到1的闭环:用最低的成本,跑通“选品-上架-运营-出货-收款”的全流程。
深刻理解平台规则和市场偏好:在平台的保护下,积累最初的实战经验。
控制风险,保住本金:让每一次试错的成本都可控。
你的成功公式= 1张国内个体户执照 + 1个专注的站点 + 深入钻研平台物流和规则 + 极致的执行力。,当你的跨境店能稳定盈利后,再考虑3PF或真正的本土化运营。
预算充足(5-10万以上)且有供应链优势:
可以考虑“本土店”,但必须“戴着镣铐跳舞”。
如果你决心尝试,请务必:
寻找极其靠谱的服务商:对提供店质、物流、仓储、资金回笼服务的服务商进行严格的背景调查,最好有熟人背书。
小规模测试:不要一次性投入所有资金。用一两款产品、小批量去测试整个链条的畅通性和稳定性。
做好最坏的心理准备:告诉自己,这笔钱有可能全部亏掉。如果亏不掉,那就是惊喜。
记住,在跨境电商的世界里,“快就是慢,慢就是快”。选择那条最稳、最正的路,看似笨拙,却最能让你行稳致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