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28日,在马来西亚举行第47届东盟峰会期间,在李强总理和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等东盟领导人共同见证下,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马来西亚投资、贸易和工业部部长扎夫鲁分别代表中方和东盟方,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签署中国—东盟自贸区3.0版升级议定书,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水平再次升级,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和信心。

资料显示,中国—东盟自贸区是双方对外商谈和建立的第一个自贸区。2002年,中国—东盟自贸区建设开始,2010年自贸区1.0版全面建成。2015年,双方签署2.0版升级议定书,议定书于2019年全面生效实施。2022年11月,双方正式启动3.0版升级谈判,2025年5月份全面完成谈判。
随着中国—东盟自贸区3.0版升级议定书签署,中国—东盟经贸合作再站上新起点。这也标志着这个拥有超过20亿人口、占全球GDP近18%的区域,正式进入一个以数字经济、绿色经济、供应链互联互通为核心的新一体化时代。

东盟3.0时代:从“关税让利”升级到“规则共建”
最新数据显示,今年前三季度,中国对东盟进出口总值5.57万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9.6%,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6.6%,东盟继续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。,双方合作也伴有更高标准的开放程度,由此来看,中国—东盟自贸区3.0版代表着全球化的新方向。
此次3.0升级版的签署,不仅是对原有货物贸易与服务条款的延伸,更是在三个关键方向上实现突破:
1、数字经济纳入正式框架
电子商务、数据安全、智慧物流、跨境支付等被写入新协定,为中国与东盟间的跨境数字化贸易打下制度基础。
2、绿色经济与低碳转型合作
协议首次加入绿色标准与能源转型合作章节,为新能源、储能、碳中和技术、绿色供应链等产业打开政策之门。
3、供应链连通性升级
强化原产地规则、物流通道便利化、关税减免与关检互认,推动区域内制造—区域内消费的循环体系成型。
这标志着:3.0版升级议定书区别于以往,其核心亮点在于从过去的“关税让利”模式转变为如今的“规则共建”。尤其在新兴领域,积极促进投资和贸易的便利化与自由化,无疑为双方开辟了更广阔的合作空间。

新格局下的泰国新机遇
随着东盟自贸升级、数字经济崛起与绿色转型提速,作为东盟制造业与物流中心,泰国正从区域制造工厂”走向“区域创新中心,泰国将在3.0协议中迎来新机遇。而中国企业、资本与技术的深度参与,将成为这场变革中最具力量的催化剂。
EEC东部经济走廊成中企二次落地优选地
泰国EEC已成为东盟内自动化与新能源制造的前沿基地。越来越多中国制造企业将泰国视为第二生产基地。
凭借EEC政策红利、完善的港口铁路体系、以及与中国的政治互信,泰国正成为中资企业走向东盟、辐射全球的关键中转地。
数字贸易与绿色协议双轨崛起
自贸区3.0将绿色经济与数字经济并列为重点章节,这与泰国政府的Bio-Circular-Green (BCG) 经济战略高度契合。
未来五年,在新能源车辆、电子零部件、绿色建材、智慧工厂、碳资产管理等,都将成为中企在泰的新投资热点。
产业聚集供应链互联
从泰国制造到东盟制造,协议简化原产地规则,使跨国生产更加灵活。例如:中企在泰国生产零件→越南组装→马来西亚出口,仍可享受ACFTA框架下的零关税待遇。这意味着企业可在东盟内部实现跨境整合,而不再受限于单一国界。

ACFTA 3.0 与 APEC 新合作框架的落地,
都意味着东盟经济正进入一个制度驱动的新黄金周期。
对泰国而言,这是扩大对华合作、吸引产业转移、提升出口结构的历史机遇;
对中国企业而言,这是布局新东盟、重塑全球制造版图的必经之路。
中国企业出海泰国,将依托BOI、EEC、IEAT政策实现税收与土地成本优化,把东盟内部产能互补转化为企业成本优势,能更好匹配自贸区3.0的长期政策红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