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泰国海关总署发布一项重磅新规,宣布自2026年起,全面取消1500泰铢(约合人民币300元)以下跨境商品的免税优惠。这一政策标志着泰国跨境电商“免税红利时代”的终结,将对广大跨境卖家带来深远影响。
此次泰国税务改革主要包含三方面关键调整:
免税门槛彻底取消:过去单价低于1500泰铢的进口商品可享受免税待遇,新规实施后,所有通过电商渠道进入泰国的商品,无论价值高低,均需从第一泰铢开始缴纳进口关税。
平台代收机制上线:为提升税收效率,Shopee、Lazada、TikTok等主流电商平台将配合泰国海关,建立代收关税机制。这一举措将大幅减少税收漏洞,确保税费应收尽收。
监管力度全面加强:新政不仅关注税收,还将强化对商品资质和质量的审查。预计每年可为泰国政府增加约30亿泰铢(约6亿元人民币)的税收收入,而泰国当前低价跨境商品年进口规模已达300亿泰铢。

新政的实施将对跨境卖家,尤其是中小卖家带来直接冲击:
成本压力显著上升:以往依靠低价小件商品走量的模式将难以为继。例如,一件价值1000泰铢的商品,此前可免税进入泰国市场,新政后则需额外承担关税成本。卖家面临两难选择:自行消化税费导致利润缩水,或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从而削弱价格竞争力。
合规要求不断提高:平台对商品资质的审核将日趋严格,缺乏必要认证或不符合泰国标准的商品可能面临下架风险。过去依靠“铺货”模式、忽视产品质量的卖家需投入更多精力进行合规整改。
面对这一重大政策调整,卖家应主动求变,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应对:
优化供应链模式,布局本地仓储
卖家可考虑与泰国本地仓储服务商或分销商建立合作,将商品以批量形式运输至泰国境内,再通过本地渠道进行销售。这种“批量进口+本地发货”的模式,能有效规避零散包裹的关税问题,同时提升物流时效,改善消费者体验。
调整产品策略,转向中高端市场
单纯依赖价格战的时代即将结束。卖家应逐步淘汰低附加值产品,转向具有设计感、技术含量或独特性的中高端商品,如特色手工艺品、智能小家电、高品质家居用品等。这类产品的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较低,更愿意为产品价值买单,能够承受因税费带来的轻微涨价。
深耕本地化运营,提升品牌价值
卖家需深入研究泰国关税细则,关注特定品类可能存在的税收优惠或减免政策。同时,积极推动品牌本地化:可与泰国本土品牌或KOL合作推广,利用TikTok等社交媒体进行精准营销,通过讲述品牌故事、强调产品品质来构建消费者信任,使其认同品牌价值而非仅仅关注价格标签。
泰国取消低价跨境商品免税政策,是东南亚跨境电商从“野蛮生长”迈向“规范发展”的必然信号。短期来看,新规无疑会增加运营成本与合规压力,但长远而言,有利于淘汰不合规的经营者,为注重产品品质、深耕本地市场的优质卖家创造更健康、可持续的发展环境。
对于整个东南亚市场,泰国的此次税改很可能产生示范效应,其他国家和地区或将陆续跟进。跨境电商的“免税红利”正在逐渐消退,未来唯有能快速适应政策变化、真诚扎根目标市场、用心打造产品和品牌的卖家,才能在这片充满潜力的区域市场中行稳致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