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南亚市场潜力巨大,但绝非单一同质化市场。各国法律、文化、监管差异显著,中小企业出海必须将合规置于战略首位,避免因信息不对称陷入风险。本文从市场准入、知识产权、资本管理、运营合规四大维度,系统梳理东南亚合规要点。
进口管制清单是首要红线
东南亚各国禁止进口清单差异显著,反映其国家利益与文化偏好。企业需严格区分“绝对禁止品”与“限制进口品”:
新加坡:禁止口香糖(医疗除外)、烟花爆竹等特殊品类;
越南:全面禁止二手消费品(纺织品、电器等)及“违反文化价值观”的产品;
文莱:禁止酒精饮料、非清真食品,且动植物产品需提前申请许可。
强制性认证是市场通行证
各国认证体系独立,需针对性准备:
印尼:国家标准(SNI)认证范围持续扩大(如电池、音视频设备),且2026年10月起强制实施食品、化妆品清真认证;
泰国:电器需TISI标志,无线电设备需NBTC核准,2025年10月还将启用6类产品新标;
马来西亚:电器需SIRIM认证,无线设备需MCMC核准,清真认证为全球最高标准之一。
商标保护需警惕“不使用撤销”风险
印尼、新加坡、越南的撤销期限为5年,马来西亚仅3年;
菲律宾实行独特的“实际使用声明”制度,未按时提交将导致商标自动失效。
版权归属规则直接影响创作成果控制权
马来西亚:职务作品版权默认归雇主;
泰国:默认归员工,雇主需通过合同明确转让;
新加坡:委托作品版权归创作者,需提前签订转让协议。
境外投资需过“内外双关”
国内ODI审批中,敏感行业(娱乐、房地产等)需核准制;
东南亚外汇管制严格:越南要求出口收入回流,印尼2025年起强制自然资源出口收入留存国内至少12个月。
股权结构需适配东道国政策
马来西亚:建筑、物流等领域需为土著保留30%股权;
印尼:矿业公司需逐步转让51%股份给本地方,投资前需设计股权回购条款。
数据合规关联国家安全
越南《数据法》(2025年生效)要求数据本地化,泰国PDPA要求跨境传输需用户同意;
企业需任命数据保护官,确保跨境传输合法。
环保与劳工许可决定项目生死
泰国、越南需提前1–2年完成环境影响评估;
外籍员工雇佣受限:印尼需申请RPTKA计划,泰国禁止外国人从事39类职业(BOI企业或有豁免)。
善用税收优惠降低成本
泰国BOI提供8年企业所得税减免;
马来西亚推出“新兴工业地位”税收豁免,越南对高科技企业实行“四免九减半”政策。
合同需明确标的、支付、交付、违约等核心条款,合理分配不可抗力与政策风险;
争议解决建议:选择新加坡法律与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,依托《纽约公约》确保裁决跨境执行;
所有合同需由当地律师审核,避免违反劳工法、环保法等强制性规定。
东南亚是“蓝海”更是“雷区”,中小企业需以合规为舟,方能破浪前行。从市场调研到合同签订,每一步都需精准适配东道国规则。唯有将合规融入基因,才能在全球竞争中行稳致远。